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

拼布藝術

        它不是單一地區、單一民族或者單一人種所發展出來,甚至可說是許多地區或民族都有屬於他們特有的布藝或被毯表現型態,據知目前保有拼布類物品的紀錄可追溯至十六世紀英國皇室。

        在談到這段時期我們不得不提到印度,在當時印度是一個布料出口至歐洲最大的地區且源於印度民間之手工,大多以服飾、頭巾為主,其圖樣及色調搭配則依照宗教民俗的需要製成。

        因為許多極待印證的因素,導致歐洲主要國家擔心影響本國紡織業發展,有一段很長的時期禁止棉布進口,以致在當時這類物品都屬皇室貴族擁有,即使製作者是低階層的奴僕傭人。

        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發展、精密工藝成形,階級制度的淡化;大約在二百七十年前,從歐洲到新大陸開墾的美國移民不斷地將這些精緻的手工藝帶往新的土地,為了克 服在辛苦開墾時期的生活貧困和禦寒的布品,將舊有布料或舊有衣物,裁剪成布塊並連接縫製起來,拼接成為生活必需品,如床單及毛毯等禦寒用品。

        在語源上所謂QUILT泛指將表布與鋪棉及底布三層一起壓縫的被毯,而非一般認知的拼縫工作,所以稱為拼布被毯應為較適當的說法,也就是現在所稱之拼布床單ATCHWORK QUILT),也是目前己擴展至全球性拼布藝術之起源唷!

        當時拼接而成的床單或是相關的布飾品,每一布料裁成塊狀拼縫所成的圖形或紋路或線條,展現了各地民間風俗所獨特,且具代表性的色彩及圖形,對於當時社會的 婦女不具發言權的時代,以這種自我意象及思想表現,透過這樣拼縫的方式,表現於布製品的設計中,因而付予了美國拼布床單的新生命,進而發揚、擴展受到全球 矚目。

        十九世紀初,以縫紉、編織為主的西方拼布文化傳至日本,因拼布床單複雜、繁瑣圖案的手工藝品,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和發展。現今日本的拼布發展,在拼布藝術 愛好者及有心人士的推廣宣導,現代的日本婦女不但喜歡拼縫樂趣,並將其列為藝術與家居生活家飾表現,將此一復古情懷,展現於社會、人文、藝術及家庭生活 上,拼布藝術成為一股流行風潮。

        在台灣,拼布藝術在近期的發展也蔚為風潮,由西洋及日本引進拼布藝術交流及課程研習,拼布藝術知名度慢慢提昇,漸漸的成為一般婦女朋友閒暇娛樂的選擇之一哦!






        不管您是家庭主婦或是上班族,只要您有時間有興趣,在任何時候,拼布藝術都可以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項調劑,更能增進家居的生活情趣!
http://www1.ntmofa.gov.tw/tmoavideo/html/08/08_12.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